本文共 145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CMDB详解:从概念到实践
一、CMDB的定义与作用
CMDB(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)是一种逻辑数据库,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企业IT架构中设备的各种配置信息。其核心目标是记录配置项全生命周期的信息,包括物理关系、实时通信关系、非实时通信关系以及依赖关系。CMDB不仅支持IT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流程,还能通过自动化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,是ITIL(IT基础架构库)流程的重要基础。
在实际项目中,CMDB的成功实施往往与ITIL项目的成败密切相关。70%-80%的IT相关问题都与环境的变更直接相关。因此,变更管理流程的自动化实现至关重要,而CMDB正是这一实现的关键。
二、CMDB架构设计
CMDB的架构主要分为基础资源层架构和应用资源层架构。应用层资源架构以应用为中心,实现了资源的整合。其核心特征包括:
拓扑关系:包括应用拓扑和物理拓扑,描述资源之间的关联。 管理方式:支持人工维护和自动发现两种方式,尤其是复杂的场景需要人工干预。 流程集成:CMDB与运维流程紧密结合,确保变更管理的标准化和可控性。 在实际建设中,CMDB需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:
面向IaaS和PaaS设计,能够全面管理底层资源。 状态控制,通过运维流程自动化完成。 CI维护,深度利用自动发现,而非人工维护。 资源信息服务,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持。 满足基础资源的CI管理需求。 三、应用CMDB的七大建设原则
元数据管理:提供统一的应用元数据管理能力,服务所有应用类型。 应用生命周期:核心诉求是管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。 以应用为中心:不是以基础资源为中心,强调应用导向。 弹性关系:从应用资源的角度构建与IT资源的弹性关系。 资源管理:统一管理应用资源、动作和状态。 基础资源支持:以统一的基础资源层CMDB为基础。 持续交付:核心场景是持续交付和部署。 四、CMDB模型设计
模型设计是CMDB建设的关键环节,需要基于企业IT资源现状和消费诉求进行抽象。设计过程遵循以下原则:
以应用为中心,自上而下进行详细设计。 最小化设计,只实现当前运维场景所需的最小模型集合。 模型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:
环境调研:了解企业组织架构、IT资源类型、规模及流程。 模型设计:确定对象、属性和关系,遵循元数据管理原则。 评审流程:形成规范文档,经过领导和运维管理员评审。 模型建立:在CMDB工具中构建模型,确保灵活性和适应性。 五、CMDB表结构设计
CMDB通过多个表结构实现对企业IT资源的全面管理。主要表包括:
资产总表:记录所有资产信息,包括资产编号、类型、状态等。 服务器表:详细存储服务器设备信息,包括型号、IP地址、状态等。 网络设备表:记录网络设备参数,包括设备ID、型号、状态等。 应用表:管理应用信息,包括应用ID、名称、版本等。 CPU表、内存表、硬盘表、网卡表、raid表:分别记录各类硬件设备信息。 厂商表、业务线表、合同表、机房表、标识表、资产状态表、资产上线审批表:支持资产管理和变更审批流程。 六、开源CMDB选择
目前市场上有多个开源CMDB工具可选,主要包括:
OneCMDB:适合中小型企业,支持灵活的数据模型和API。 CMDBuild:Web界面友好,支持自定义数据格式和工作流程。 RapidOSS:以集成为核心,支持自动化和演示套件。 i-doit:基于ITIL指南,提供模块化架构和扩展能力。 在实际选择时,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评估工具的功能、易用性和维护情况。
转载地址:http://hrzfk.baihongyu.com/